图书介绍
中药药剂学202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药剂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778489.jpg)
- 杨桂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832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中药制剂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药剂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简介1
二、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2
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4
四、中药剂型的分类4
五、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6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8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史8
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方向10
第三节 中药药剂工作依据12
一、药品标准12
二、药事法规15
第二章 中药调剂19
第一节 概述19
第二节 处方19
一、处方的含义19
二、处方的类型19
三、处方的内容及格式20
四、处方的意义20
五、处方的管理20
六、处方的药名21
七、处方常用术语22
八、脚注22
九、处方应付22
第三节 中药禁忌23
一、配伍禁忌23
二、妊娠禁忌23
三、饮食禁忌24
四、中药配伍变化及研究24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25
一、汤剂的用法25
二、中成药的用法26
第五节 毒麻中药的管理与调剂26
一、麻醉中药26
二、毒性中药27
第六节 中药说明书29
一、药品名称29
二、主要成分29
三、性状29
四、药理作用29
五、功能与主治29
六、用法用量29
七、不良反应29
八、禁忌30
九、注意事项30
十、规格30
十一、贮藏30
十二、包装30
十三、有效期30
十四、批准文号30
十五、生产企业31
第七节 非处方药31
一、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31
二、中药非处方药遴选原则32
三、非处方药的特点33
四、非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33
五、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33
第八节 中药处方的调配43
一、中药的计量43
二、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44
三、中药斗谱的排列46
四、中成药的调剂46
第九节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47
一、中药贮存中的常见变异现象47
二、引起中药变异的因素48
三、中药的贮存与养护50
第十节 中药不良反应55
一、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55
二、中药不良反应监测56
三、常见的中药中毒反应和治疗的基本原则58
第十一节 中药的合理应用60
一、合理用药60
二、中西药联用61
第三章 制药卫生64
第一节 概述64
一、制药卫生的含义64
二、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64
三、微生物污染中药制剂的途径及预防措施65
四、制药环境的净化67
第二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70
一、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70
二、物理灭菌法71
三、滤过除菌法76
四、化学灭菌法77
五、无菌操作法78
第三节 防腐与防虫79
一、防腐的含义79
二、防腐与防虫措施79
三、常用防腐剂及使用要点80
第四章 粉碎与筛析82
第一节 粉碎82
一、粉碎的含义82
二、粉碎的目的82
三、粉碎的基本原理82
四、常用的粉碎方法83
五、常用粉碎机械的性能及其适用范围84
第二节 筛析93
一、筛析的含义93
二、筛析的目的93
三、药筛93
四、粉末的分等94
五、常用筛析器械的性能及其适用范围95
第三节 混合96
一、混合的含义与目的96
二、混合的原则97
三、混合机制97
四、混合方法97
五、混合机械98
第四节 微粉学基础知识在药剂学中的应用99
一、微粉的含义99
二、微粉的基本性质100
三、微粉化技术104
四、微粉学在药剂中的应用104
第五章 提取、分离与精制106
第一节 概述106
一、药效物质与杂质106
二、提取的含义和目的107
三、精制的含义和目的107
第二节 中药的提取107
一、浸提过程107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109
三、常用的浸提溶剂110
四、浸提辅助剂111
五、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112
第三节 药效物质的分离与精制118
一、分离118
二、精制123
第六章 蒸馏、蒸发(浓缩)与干燥127
第一节 蒸馏与蒸发(浓缩)127
一、蒸馏127
二、蒸发(浓缩)128
第二节 干燥132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132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及提高干燥效率的措施133
三、常用的干燥方法与设备134
第七章 浸出制剂138
第一节 概述138
一、浸出制剂的含义138
二、浸出制剂的特点138
三、浸出制剂的种类139
第二节 中药合剂与口服液139
一、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含义139
二、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特点139
三、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140
四、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质量控制140
五、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举例141
第三节 糖浆剂142
一、糖浆剂的含义142
二、糖浆剂的特点142
三、糖浆剂的种类143
四、糖浆剂的制备143
五、糖浆剂的质量控制144
六、糖浆剂的制备举例144
第四节 煎膏剂145
一、煎膏剂的含义145
二、煎膏剂的特点145
三、煎膏剂的制备145
四、煎膏剂的质量控制146
五、煎膏剂的制备举例147
第五节 酒剂与酊剂148
一、酒剂与酊剂的含义148
二、酒剂与酊剂的特点148
三、酒剂与酊剂的制备148
四、酒剂与酊剂的质量控制149
五、酒剂与酊剂的制备举例150
第六节 流浸膏与浸膏剂151
一、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含义151
二、流浸膏与浸膏剂的特点152
三、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制备152
四、流浸膏与浸膏剂的质量控制153
五、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制备举例153
第八章 液体制剂156
第一节 概述156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156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156
三、液体制剂的种类157
四、常用的溶剂157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159
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159
二、表面活性剂的特点159
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159
四、常用的表面活性剂162
五、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164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65
一、增溶165
二、助溶166
三、制成盐类166
四、使用混合溶剂166
第四节 各类液体制剂167
一、溶液型液体制剂167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170
三、乳浊液型液体制剂174
四、混悬液型液体制剂180
第九章 注射剂(附滴眼剂)185
第一节 概述185
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185
二、注射剂的分类与给药途径185
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86
第二节 热原187
一、热原的组成与性质187
二、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187
三、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188
四、热原的检查方法188
第三节 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189
一、注射剂的溶剂189
二、注射剂的附加剂191
第四节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196
一、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196
二、中药注射剂原料的准备196
三、注射剂的容器与处理199
四、注射液的配液与滤过202
五、注射剂的灌封、灭菌、质检、印字与包装203
六、中药注射剂的制备举例206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208
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项目208
二、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讨论211
第六节 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212
一、输液剂的临床应用与种类212
二、输液剂的质量要求213
三、输液剂的制备213
四、输液剂质量问题讨论216
五、血浆代用液217
第七节 粉针剂与其他注射剂218
一、粉针剂218
二、混悬液型注射剂220
三、乳浊液型注射剂221
第八节 滴眼剂222
一、概述222
二、滴眼剂的附加剂223
三、滴眼剂的制备225
四、滴眼剂举例225
第十章 散剂227
第一节 概述227
一、散剂的含义227
二、散剂的特点227
三、散剂的分类227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228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228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231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控制234
一、散剂的质量要求234
二、散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34
第十一章 颗粒剂236
第一节 概述236
一、颗粒剂的含义236
二、颗粒剂的特点236
三、颗粒剂的种类237
第二节 颗粒剂的制备237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237
二、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239
三、混悬性颗粒剂的制备240
四、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240
五、块状冲剂的制备241
第三节 颗粒剂的质量控制241
一、颗粒剂质量要求241
二、颗粒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42
第十二章 胶囊剂243
第一节 概述243
一、胶囊剂含义243
二、胶囊剂的特点243
三、胶囊剂的种类244
第二节 胶囊剂的制备244
一、硬胶囊剂的制备244
二、软胶囊剂的制备249
三、肠溶胶囊剂的制备252
第三节 胶囊剂的质量控制252
一、胶囊剂的质量要求252
二、胶囊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53
第十三章 丸剂254
第一节 概述254
一、丸剂的含义254
二、丸剂的特点254
三、丸剂的种类254
第二节 水丸255
一、水丸的含义255
二、水丸的特点与规格255
三、水丸的赋形剂255
四、水丸的制备256
五、水丸举例260
第三节 蜜丸261
一、蜜丸的含义261
二、蜜丸的特点与规格261
三、蜂蜜的选择及炼制261
四、蜜丸的制备262
五、蜜丸举例265
第四节 滴丸265
一、滴丸的含义265
二、滴丸的特点265
三、滴丸的基质266
四、滴丸的制备266
五、滴丸的质量控制267
六、滴丸的制备举例268
第五节 其他丸剂268
一、浓缩丸268
二、微丸269
三、糊丸270
四、蜡丸271
第六节 丸剂包衣273
一、丸剂包衣的目的273
二、丸剂包衣的种类273
三、丸剂包衣的方法与设备274
第七节 丸剂的质量控制274
一、外观检查274
二、水分限量检查274
三、重量差异限度检查275
四、装量差异限度检查275
五、溶散时限检查276
六、微生物限度检查276
第十四章 片剂277
第一节 概述277
一、片剂的含义277
二、片剂的特点277
三、片剂的分类278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279
一、稀释剂与吸收剂279
二、润湿剂与黏合剂280
三、崩解剂281
四、润滑剂283
第三节 中药片剂的制备284
一、湿法制颗粒压片法284
二、干法压片291
三、片剂的成型过程与原理292
四、片剂的质量控制293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295
一、片剂包衣的目的295
二、片剂包衣的种类295
三、片剂的包衣材料295
四、片剂包衣方法与设备297
五、片剂包衣的质量控制299
第五节 片剂的包装及贮藏300
一、多剂量包装材料及方法300
二、单剂量包装材料及方法300
三、片剂的贮藏301
第六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301
一、外观检查301
二、鉴别301
三、含量测定301
四、重量差异302
五、崩解时限302
六、硬度303
七、溶出度检查303
八、含量均匀度检查303
九、卫生标准303
十、包衣片的质量评价304
第七节 中药片剂的制备举例304
第十五章 胶剂307
第一节 概述307
一、胶剂的含义307
二、胶剂的种类307
第二节 胶剂的制备307
一、原料的选择与处理307
二、辅料的选择308
三、煎取胶液308
四、滤过澄清309
五、浓缩收胶309
六、凝胶与切胶309
七、干燥与包装309
第三节 胶剂的质量控制310
一、胶剂的质量要求310
二、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11
第四节 胶剂的制备举例311
第十六章 外用膏剂314
第一节 概述314
一、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314
二、外用膏剂的种类314
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314
第二节 软膏剂317
一、软膏剂的含义、特点317
二、软膏剂的种类317
三、软膏剂的基质317
四、软膏剂的制备321
五、软膏剂的质量控制322
六、软膏剂的制备举例323
七、眼膏剂324
第三节 黑膏药325
一、黑膏药的含义325
二、黑膏药的特点325
三、黑膏药的基质与处理325
四、黑膏药的制备325
五、黑膏药的质量控制327
六、黑膏药的制备举例328
第四节 其它外用膏剂328
一、橡胶膏剂328
二、糊剂329
三、巴布剂330
四、涂膜剂330
第十七章 栓剂332
第一节 概述332
一、栓剂的含义332
二、栓剂的特点332
三、栓剂的种类333
四、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因素333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334
一、栓剂基质应具备的性质334
二、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334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336
一、药物的处理336
二、药物的加入方法337
三、润滑剂337
四、置换价337
五、栓剂的制备方法338
六、栓剂的包装与贮存338
第四节 栓剂的质量控制339
一、栓剂的质量要求339
二、栓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40
第五节 栓剂的制备举例340
第十八章 气雾剂342
第一节 概述342
一、气雾剂的含义342
二、气雾剂的特点342
三、气雾剂的种类343
四、气雾剂的吸收343
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344
一、药物344
二、附加剂344
三、抛射剂344
四、耐压容器345
五、阀门系统345
第三节 气雾剂的制备346
一、容器和阀门的处理347
二、药物的提取与配制347
三、药物的分装与抛射剂的填充347
第四节 气雾剂的制备举例347
第五节 喷雾剂348
一、喷雾剂的含义348
二、喷雾剂的特点348
三、喷雾剂的分类348
四、喷雾剂的制备348
第六节 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质量控制349
一、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质量要求349
二、气雾剂与喷雾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50
第十九章 其他制剂351
第一节 膜剂351
一、膜剂的含义351
二、膜剂的特点351
三、膜剂的成膜材料351
四、膜剂的附加剂352
五、膜剂的制备及举例352
第二节 露剂353
一、露剂的含义353
二、露剂的制备及举例353
第三节 茶剂354
一、茶剂的含义354
二、茶剂的特点354
三、茶剂的制备及举例354
第四节 锭剂、丹剂、糕剂、钉剂、线剂、条剂、灸剂、烟熏剂、熨剂与棒剂355
一、锭剂355
二、丹剂355
三、糕剂358
四、钉剂358
五、线剂359
六、条剂359
七、灸剂360
八、烟熏剂361
九、熨剂362
十、棒剂363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364
第一节 环糊精包合技术364
一、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含义364
二、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364
三、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365
四、β-环糊精包合物365
第二节 微型包囊技术366
一、微型包囊的含义366
二、微型胶囊的特点367
三、微型胶囊的制备367
四、微型胶囊的质量控制368
第三节 固体分散技术369
一、固体分散技术的含义369
二、固体分散体的特点369
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369
第四节 脂质体制备技术370
一、脂质体的含义370
二、脂质体的特点370
三、脂质体的制备370
四、脂质体质量控制371
第五节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371
一、概述371
二、口服定时、定位释药系统372
三、靶向制剂373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375
第一节 概述375
一、研究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意义375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内容375
第二节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改善方法375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375
二、改善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376
第三节 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377
一、留样观察法378
二、加速试验法378
第二十二章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础知识379
第一节 概述379
一、生物药剂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379
二、药物动力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379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80
一、药物的吸收380
二、药物的分布380
三、药物的代谢381
四、药物的排泄381
第三节 影响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的因素381
一、药剂学因素381
二、生理因素382
第四节 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382
一、隔室模型382
二、药物的转运速度过程383
三、生物半衰期383
四、表观分布容积383
五、清除率384
第五节 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384
一、生物利用度384
二、溶出度384
附录一 实验指导386
实验一 课堂练习388
实验二 处方调配388
实验三 参观中药厂390
实验四 浸出制剂的制备391
实验五 液体制剂的制备399
实验六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407
实验七 散剂的制备410
实验八 颗粒剂的制备413
实验九 丸剂的制备416
实验十 片剂的制备421
实验十一 软膏剂的制备426
实验十二 黑膏药的制备429
实验十三 栓剂的制备430
实验十四 膜剂的制备433
实验十五 微囊的制备435
实验十六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437
实验十七 中药药剂学实验综合考试439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440
附录三 教学大纲(试行)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