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202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1938031.jpg)
- 卢济威,庄宇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6161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城市空间-地下建筑物-空间规划-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1
1.1 城市发展与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利用2
1.1.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概念3
1.1.2 当代城市发展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建设4
1.2 国内外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概况7
1.2.1 社会经济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7
1.2.2 国外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概况10
1.2.3 中国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概况18
1.3 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动因与趋势20
1.3.1 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动因20
1.3.2 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趋势24
1.3.3 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类型26
2 地铁站及其区域——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重要发展区29
2.1 地铁站是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动机30
2.1.1 地铁站:城市人流发生源30
2.1.2 地铁站人流对站域空间的激发32
2.1.3 由地铁站催化的空间使用发展趋势37
2.2 地铁站引发的地下公共空间活动行为40
2.2.1 地下公共空间的活动行为类型40
2.2.2 地下公共空间的活动行为特征44
2.2.3 地下公共空间的行为组织46
2.3 地铁站地区的地下公共空间构成47
2.3.1 空间构成要素47
2.3.2 地铁站点地区的地下空间构成类型53
2.4 上海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现状和趋势55
2.4.1 发展现状55
2.4.2 发展趋势60
3 地下街——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形式63
3.1 地下街概述64
3.1.1 地下街的起源64
3.1.2 推动地下街多样性发展的因素65
3.1.3 地下街的定义66
3.1.4 常见地下街类型67
3.1.5 地下街的空间构成71
3.1.6 地下街的空间特征72
3.2 地下街在各地区的发展74
3.2.1 日本的地下街74
3.2.2 欧美的地下街78
3.2.3 中国台湾的地下街81
3.2.4 中国大陆地区的地下街发展与矛盾84
3.3 地下街的转变——处在地下的城市公共活动平台86
3.3.1 影响地下街转变为城市公共活动平台的原因86
3.3.2 地下街与城市之间关系的转变88
3.3.3 新型态的地下街案例90
4 下沉广场、下沉中庭和下沉街——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与地面联系的介质101
4.1 地下公共空间与地面联系的介质102
4.1.1 地上地下联系的问题与对策102
4.1.2 地上、地下联系方法的发展102
4.2 下沉广场103
4.2.1 下沉广场概念103
4.2.2 下沉广场类型103
4.2.3 下沉广场的空间形态122
4.3 下沉中庭127
4.3.1 下沉中庭概念127
4.3.2 下沉中庭类型127
4.3.3 下沉中庭的空间形态137
4.4 下沉街138
4.4.1 下沉街概念138
4.4.2 下沉街类型138
4.4.3 下沉街的出入口方式145
5 地下、地上一体化设计——提升地下公共空间有效性的策略147
5.1 地下公共空间有效发展的主要障碍148
5.1.1 心理障碍148
5.1.2 机制障碍148
5.2 克服地下空间心理障碍的策略——从地面导入地下空间愉悦源149
5.2.1 引入自然光149
5.2.2 引入地面景157
5.2.3 引入城市活动160
5.3 克服地下空间建设机制障碍的策略——运用城市设计立体整合城市要素167
5.3.1 地下公共空间与公园绿地一体化167
5.3.2 地下公共空间与城市道路一体化179
5.3.3 地下公共空间与地面建筑一体化188
6 地下公共空间中的心理与行为197
6.1 对地下公共空间的认识198
6.1.1 地下公共空间的环境特征198
6.1.2 人在地下公共空间中的心理特征199
6.1.3 对地下空间的辩证认识200
6.2 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认知202
6.2.1 空间认知的研究案例——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公共空间202
6.2.2 地下公共空间认知的影响因素203
6.2.3 空间的辨识性204
6.2.4 空间的方向感205
6.2.5 易记忆的认知图208
6.3 地下公共空间的环境与行为209
6.3.1 通道尺度与行为209
6.3.2 标识与行为211
6.3.3 空间特色与行为212
6.4 地下公共空间的易读性设计215
6.4.1 平面布局的易读性设计215
6.4.2 空间组织的易读性设计218
6.4.3 通过地面关联提升易读性220
6.4.4 标识设计221
参考文献223
索引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