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程序改革续留问题研究202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程序改革续留问题研究
  • 王戬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1609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诉讼程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程序改革续留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对接与错位1

第一节 宪法与刑事诉讼的对接2

一、宪法中的“权利”指针2

二、宪法权利对于部门法的特殊意义5

三、刑事诉讼权利对宪法的特有链接9

第二节 以权利救济为本源的关联13

一、诉讼的权利救济属性13

二、刑事诉讼权利及其保障的宪法化16

第三节 刑事诉讼对宪法权利的保障与强化19

一、我国刑事诉讼权利宪法化的双重分析20

二、宪法权利对刑事诉讼的有效保障39

三、刑事诉讼权利不当限制之后的宪法救济41

第四节 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46

一、权利话语:刑事被害人46

二、权利保障: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47

三、权利认知:刑事被害人的再次“被害人化”50

四、权利回归:对刑事被害人的补偿救济52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权力的运行与保障55

第一节 权力配置的中外比较59

一、英国和法国的权力配置63

二、美国的权力配置67

三、苏联及前东欧国家的权力配置70

四、我国的权力配置72

第二节 刑事司法机关的职权配置75

一、司法权的规范运行75

二、刑事司法改革的原点制约79

第三节 侦查权运行问题83

一、中国侦查的非法治化:现象和因由83

二、侦查的非法治化下的律师辩护84

三、侦查的法治化:内涵和理据85

四、侦查的法治化和辩护功能的发挥86

第四节 权力运行的制度性保障93

一、制度制约与体现94

二、原则控制与完善99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检察理论困惑108

第一节 有关检察权的属性之争108

一、“三权分立”结构模式中的检察权110

二、“一元多立”结构模式中的检察权117

第二节 我国检察权的宪政属性与职能120

一、我国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体制中的地位121

二、法律监督职能与诉讼职能的关系126

第三节 检察职权的配置与完善130

一、我国检察职权配置的基本特点130

二、我国检察职权配置的基本原则131

三、我国检察职权配置存在的问题134

四、我国检察职权的优化配置136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检察实践难题138

第一节 检察权在程序推进中的特质内容138

一、检察权具有“谷间带”链接特质138

二、检察权的程序性特质141

三、检察权对于司法公正的特有担当149

第二节 检察环节的诉讼证明152

一、检察环节证明的双向性153

二、检察环节诉讼证明的立场155

三、检察环节诉讼证明的阶段发展157

第三节 检察一体化与检察独立的关系159

一、主诉检察官试行的历史回顾159

二、主任检察官的实践探索163

第四节 检察职权运行的新要求165

一、检察权运行的关键点166

二、检察权运行的新思路169

三、检察权运行的有效路径172

第五章 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审判权的运行与制约206

第一节 法官引导权的实践运行206

一、法官引导权的价值与法理基础206

二、法官引导权的内容208

三、法官引导权的行使方式209

第二节 量刑功能的程序化规制210

一、量刑功能的程序规制210

二、实体上的分析212

三、程序上的分析214

四、程序规制下的程序改革216

第六章 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证据适用218

第一节 诉讼证据中的理论探讨218

一、诉讼认识的真理性218

二、诉讼认识的正当性220

三、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同一性223

第二节 类案中的证据225

一、金融犯罪案件的新趋势和新问题225

二、由金融犯罪的理性特征引发的证据警示227

三、由金融犯罪的案件特征展开的证据防御229

四、针对金融诈骗犯罪案件的证据防御231

五、审查金融犯罪案件需要拓展的视角——证据以外的合规律分析235

第三节 侦查程序中摄影技术适用的证据237

一、摄影技术在侦查过程中的运用238

二、我国侦查实践中运用摄影技术存在的问题239

三、摄影技术在侦查过程中的程序性控制241

四、运用摄影技术所获证据材料的法律评价243

五、摄影技术在侦查过程中运用的角色走向244

第四节 同步录音录像适用的证据245

一、同步录音录像扩大适用可能面临的问题245

二、同步录音录像适用的困惑与争议问题回顾247

三、同步录音录像适用的理论难点250

四、同步录音录像的实践适用256

第五节 再论测谎证据257

一、测谎技术和测谎证据257

二、测谎结果的证据能力与证据价值的争议258

三、测谎证据的审查判断260

第七章 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证明标准263

第一节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发展路径263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纷争263

二、证明标准的特点265

三、证明标准的模式类型267

第二节 排除合理怀疑与现阶段证明标准的融合274

一、排除合理怀疑的中国式理解274

二、排除合理怀疑的实践适用276

第八章 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鉴定问题282

第一节 司法鉴定的体制化问题282

一、旧有司法鉴定体制的弊端282

二、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法理基础285

三、改革框架再构建287

第二节 司法鉴定在诉讼中的价值发掘与回归288

一、法律修改框架中的隐性问题288

二、诉讼证明中的价值冲突与选择291

第三节 司法鉴定中的鉴定留置问题293

一、鉴定留置的性质294

二、国外有关鉴定留置制度的规定294

三、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留置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构想297

第四节 司法鉴定中专家参与诉讼问题299

一、有关名称称谓问题299

二、有关证据证明问题301

三、有关立场底线问题303

四、有关程序规则问题306

参考文献308

后记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