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心物论与现代历史观202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心物论与现代历史观
  • 王志亭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4118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文化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心物论与现代历史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3

第一卷 现代心物论3

第一章 心物矛盾的自然史溯源5

1.1 宇宙的基本矛盾5

1.1.1 质量宇宙(原始宇宙)5

1.1.2 能量(场)的介入6

1.2 宇宙基本矛盾的进化7

1.2.1 信息的介入7

1.1.2 概念(熵)的介入8

1.3.1 人的基本矛盾10

1.3 宇宙基本矛盾的高级形态——心物矛盾10

1.3.2 人类生存的基本矛盾11

第二章 对意识(心)的多侧面认识14

2.0 引言14

2.1 内向观察14

2.1.1 从发生学角度看意识14

2.1.2 从生理学角度看意识15

2.1.3 从心理学角度看意识16

2.2.1 从现象学角度看意识18

2.2 外向观察18

2.2.2 从信息论、控制论角度看意识19

2.2.3 从知行论角度看意识20

2.2.4 从“三重世界”角度看意识21

2.2.5 从社会学角度看意识22

2.3 意识的异化23

第三章 心与物的辩证关系25

3.0 引言与假设25

3.1.1 定义定理——心与物的矛盾原理26

3.1 心物矛盾律(对立统一律)26

3.1.2 注记——心物运算及其内涵28

3.2 心物矛盾系统律31

3.2.1 定义定理——矛盾系统律的心物化31

3.2.2 注记——主观规律、客观规律、主观-客观规律33

3.3 心物绝对相对律36

3.3.1 定义定理——心与物的绝对关系、相对关系 36

3.3.2 注记——心与物的持续相对化36

3.4.1 定义定理——心物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37

3.4.2 注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心物矛盾运动37

3.4 心物普遍特殊律37

3.5 心物时空律(函数律、历时律、共时律)38

3.5.1 定义定理——心物矛盾的时空性38

3.5.2 注记——心物矛盾的历史化40

3.6 心物辩证循环律41

3.6.1 定义定理——心物双方的横式循环和纵式循环41

3.6.2 注记——心与物的互相转化41

3.7 心物互相作用律42

3.7.1 定义定理——心物互相作用原理42

3.8.1 定义定理——辩证量质律的心物化43

3.7.2 注记——心物运动的原动力43

3.8 心物辩证量质律(统一律、变化律、进化律)43

3.8.2 注记——心物矛盾的进化46

3.9 心物矛盾解析律47

3.9.1 定义定理——心物矛盾的解析关系47

3.9.2 注记——心物解析与唯心论、唯物论的区别48

第四章 心物观历史回顾49

4.1 中国古代的心物论49

4.1.1 唯物论与唯心论心理学思想的对立49

4.1.2 儒墨道法释的对立与融合50

4.1.3 哲理说和生物本体说的结合 52

4.2 黑格尔唯心论和费尔巴哈唯物论54

4.3 前苏联式辩证唯物论56

4.3.1 要点56

4.3.2 问题举例57

第二卷 现代历史观61

引言61

5.1.1 基本假设63

5.1 基本矛盾的结构层次63

5.0 引言——现代历史观与现代心物论63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心物矛盾63

5.1.2 基本推论64

5.1.3 历史回顾65

5.2 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分析66

5.2.1 按多体横式心物方程分析66

5.2.2 按多体纵式心物方程分析73

5.3 心物矛盾与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75

5.3.1 文化、经济、政治的基础75

5.3.2 文化、经济、政治的定义76

5.3.3 文化、经济、政治的基本矛盾87

5.3.4 文化、经济、政治的互相影 107

5.3.5 文化人、经济人、政治人109

5.3.6 文化、经济、政治遵循的规律及其异化110

5.3.7 文化、经济、政治的稳定和进化 115

5.4 社会力与社会关系117

5.4.1 社会力(文化力、经济力、政治力及生产力)117

5.4.2 社会关系(文化关系、经济关系、政 治关系及生产关系) 125

5.4.3 从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看社会发展128

5.5.1 分期——“过去”、“现在”和“未来”130

5.5 人类历史的宏观分期及概况130

5.5.2 概况——“本能”、“感性”和“理性”134

第六章 社会矛盾的辩证运动140

6.0 引言——现代历史观与现代辩证法140

6.1 社会矛盾律(纲一)141

6.1.0 引言 141

6.1.1 社会矛盾双方的平等性141

6.1.2 文化和经济的平等性142

6.1.3 意识和存在的平等性143

6.1.4 官方意识和民间意识的平等性144

6.1.5 社会现象的时空交叉147

6.1.6 辩证循环律的社会表现148

6.1.7 关于循环文化的几个问题149

6.1.8 关于循环经济的几个问题150

6.1.9 关于循环政治的几个问题151

6.1.10 社会循环与社会稳定153

6.1.11 社会学唯论评说 155

6.2 社会矛盾系统律(纲二)156

6.2.0 引言 156

6.2.1 社会矛盾的永恒性156

6.2.2 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形态157

6.2.3 社会主要心物矛盾的历史形态159

6.2.4 社会系统四类矛盾的主次变化161

6.2.5 社会系统人与物的关系——所有制问题 162

6.2.6 社会系统人与人的关系——阶级关系问题167

6.2.7 社会系统中的互相作用169

6.2.8 文化、经济、政治的主次矛盾问题170

6.2.9 文化、经济、政治中的协作与竞争170

6.2.10 社会的一般系统性170

6.3.0 引言 172

6.3 社会绝对相对律(纲三)172

6.2.11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性和他组织性172

6.3.1 人类历史的绝对时代和相对时代173

6.3.2 文化、经济、政治的绝对态、相对态174

6.3.3 三组社会矛盾的进化175

6.3.4 社会阶级矛盾的进化 176

6.3.5 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答问178

6.3.6 中国的希望181

6.3.7 历史进化极限点上的思考183

7.1 中国古代的历史观(司马迁)184

7.0 引言——现代历史观与近代历史观184

第七章 历史观的回顾184

7.2 西方近代唯心主义历史观(黑格尔)188

7.3 西方近代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190

7.3.1 要点 190

7.3.2 马克思历史观的本体问题191

7.3.3 马克思历史观的辩证法193

7.4 马克思、黑格尔、司马迁的历史际会194

7.4.1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194

7.4.2 马克思、黑格尔与司马迁的关系 195

7.5.1 黑格尔描述的主观客观对立统一 196

7.5 近代历史哲学基本原理性的探索196

7.5.2 马克思描述的人与自然的一致性198

7.5 3 马克思的实践观201

7.6 近代历史观的具体结论举例204

7.6.1 关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一些结论 204

7.6.2 恩格斯晚年的反思 206

7.7 近代历史观的研究209

7.7.1 国内学者的研究209

7.7.2 西方学者的研究213

8.1 古代的当代化217

第八章 结束语——历史的悖论217

8.2 西方的东方证明218

8.3 屈辱中的傲岸220

8.4 守护自己的灵魂222

8.5 从民族主义到天下主义223

8.6 悖论不悖225

附录 现代辩证逻辑真值公理和定理226

参考文献227

后记231

热门推荐